霜霉病,直接买杀菌剂喷施。
您好!像是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黄瓜褐斑病)。这种病这几年在辽宁发生的较多。一般应当早防。使用的农药有咪酰胺、苯醚甲环唑(世高)。
此外,如果再种黄瓜还有些措施。①种子消毒黄瓜与南瓜嫁接时,要注意南瓜种子也要不带菌。用55℃温水浸泡黄瓜种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种子30分钟。②农业措施:发病田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株并随之深翻土壤,以减少田间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硼肥。防止黄瓜植株早衰,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发病初期摘除病叶。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加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1)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如果这个黄花的叶子上有黄斑可能是由于当地的阳光太强烈了,所以把这个叶子给晒黄了。
1、减少施肥
很多人不知道黄瓜叶子发黄怎么办,叶子发黄很有可能施肥过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过多,使盐渍化更加严重,根部吸收的营养过多,导致黄瓜叶片发黄,这时需要进行多次浇水,将土壤中的肥料进行稀释,2个月之间不要施肥,等黄瓜叶片有所缓和再进行施肥。
2、适量浇水
若是平时浇水过多,黄瓜的叶子也会变黄,及时的将多余的水分排水,近期不要再进行浇水,将600倍的细胞分裂素中加入适量的含铁锌的肥料,然后每隔7天左右的时间进行一次喷洒,这样可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3、搭建大棚
在夏季种植黄瓜,光照强度太大若不进行防晒措施,其叶片就会发黄,所以种植黄瓜最好是在大棚内,这样可避免强光的直射,即使搭建大棚,也要在黄瓜上搭建一些防晒塑料,配合着浇水施肥等措施,黄瓜叶子就会很快恢复。
4、喷洒药物
若是黄瓜叶片没有完全变黄,还有残留的绿色,并且叶片没有卷曲的现象,那么可以在叶面喷洒2%硫酸镁溶液进行治疗,若是叶面枯萎严重甚至卷曲严重,这时需要每周2次喷洒0.2%硫酸锌溶液继续治疗。
您好,像是闪着了,会自己逐渐好起来。
您好!没有看到黄斑,倒是有些发黄,像是得了病毒病。
您好!有三种可能。
1.不是病。在气候转冷时,温度差异又很大,夜间相对湿度较高,叶片结露的时间较长,使叶片局部形成水浸状的斑。这种斑早上较多,随着棚室里的湿度降低,会逐渐的退去,不需要用药防治。
2.霜霉病的初期也会有这样的表现。只是黑霉尚少,还看不出来。但过些时间就可以在叶背看到霉层。
3.角斑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只生水浸状多角形的斑。如果这种水浸状斑,到中午仍然不少,就有可能是角斑病。还有,这种病在病斑上有时会出现溢脓,有别于以上的的两种病。
黄瓜叶片病害
南瓜叶上有黄斑,这不是病害,而是乱打农药造成的!应及时补救
黄瓜叶片发生黄色病斑的病害日益严重,即农户所说的小黄点病。此病属于综合性的病害,不是一种病原菌,大多是几种病害共同侵染的结果,这几种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等。 又称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褐绿色,圆形,扩展后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物理防治 采用翻耕、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园田以压低病原菌数量,减少初浸染源。 降湿防病。该病在气温18℃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易发生。露地黄瓜可采取措施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或延缓病害的发生。通风条件差的地块,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在进入雨季前,低洼地块要做好防涝、排水的准备工作。要适度整枝打叶,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采取深沟高埂栽培。尽量不用排水不良及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种黄瓜。 浸种。采用55度温水浸种10到15分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或25%瑞毒霉素按0.3%的药量拌种。还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到20分钟,记得浸后用清水冲洗2到3次。 育苗最好用营养钵装上无病营养土,如果用苗床育苗,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2至4千克喷洒床土,然后用薄膜覆盖2至3天后,晾晒7到8天再育苗。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72%家用链霉素、新植霉素4000倍液、50%dt杀菌剂800倍液、50%绿得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每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 单株发生细菌性角斑病时,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喷洒。如果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6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既可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同时也可防治霜霉病发生。药物最好轮换使用,并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白粉病,发病必须在发病初期防治,严重的就不好治疗了,浪费钱浪费精力,一定要注意空气湿度管理,这可选择四氟醚唑,宁南霉素+氟菌唑,吡唑醚菌酯,乙醚酚,腈菌唑等喷雾防治,间隔十天,结合芸苔素内酯调节,连防两到三次。用药一定注意用量做好二次稀释现配现用!
目前黄瓜叶片上常见的叶斑有两种,一种是多角形,在叶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黑霉,这种叫霜霉病。还有一种病斑是近圆形,在雨水多的时候,往往破裂,这种是炭疽病。
黄瓜霜霉病 - 导致叶子有黄斑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于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状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后迅速干枯;抗病品种如津研、津杂类叶色深绿型系列,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一般较前者迟落架7-12天。
黄瓜炭疽病 - 导致叶子有黄斑
黄瓜炭疽病从幼苗到成株皆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黄色点状胶质物;成叶染病,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灰褐色至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与叶柄染病,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绕茎一周,植株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为淡绿色,后成黄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开裂。
您好!看一下病叶的分布,如果病株比较一致,主要是下部有这种毛病,有可能是锰中毒。一般会逐渐地自行缓解。
如果病叶分布的没有规律,而且是中上部病叶较多,有可能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用可杀得、噻菌酮、链霉素等对细菌有效的药剂防治。
霜霉病,叶片正面成黄色病斑,叶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病斑受叶脉所限呈不规则多角形,潮湿环境下背面生有灰黑色霉层。湿度大时易发此病。 注意放风排湿, 用烯酰磷酸铝,锰锌氟马琳,丙森霜脲氰,烯酰密菌脂,霜脲锰锌,氰霜唑每次任选一种交替用药5-7天一遍,连打3遍,通风排湿 建议加上噻菌铜或喹啉铜,叶枯唑之类细菌药剂综合防治
一,主要是霜霉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 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二,建议最好是混合细菌性农药如链霉素或者中生菌素或者噻霉酮或者春雷霉素或者噻唑锌等等,防治细菌性病害。
因为田间情况复杂,不能只看几个叶片的症状。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正常,黄瓜最常见的一种虫害,不会影响黄瓜苗的正常生长的,一般可忽略,如果担心可以喷洒适量农药或者用草木灰撒在叶子上同样能起到降低虫害的效果。多注意除草,保证水肥充足就行了。
炭疽病,建议溴菌腈或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咪鲜胺锰盐或者咪鲜胺(注意丙环唑,咪鲜胺或者咪鲜胺锰盐用量多了抑制生长)或者二氰蒽醌或者吡唑醚菌酯等等。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温室黄瓜的种植,由于温室环境条件适宜,加上黄瓜叶大、薄,易感病,因此黄瓜叶部病害的发生是非常普遍的。下面以霜霉病和白粉病为例进行介绍。
(1)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较严重,温室黄瓜更是霜霉病的重灾区,发病重者会导致全军覆没。
霜霉病幼苗利成株上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在叶背上长出紫灰色霉,后期变黑色,叶面为淡褐色斑块,严重时全叶变为黄褐色,干枯卷缩。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菌丝无隔膜,在细胞中间的间隙蔓延,以吸盘伸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取养分,孢子囊为椭圆形,先端有乳头状突起,孢子囊能产生6~8个游动孢子,湿度大时其活动能力强,再侵染的机会增多。
空气相对湿度在83%以上时,经4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最适宜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1~24℃,以16~22℃为最适。
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控制环境条件,避免低温高湿,在必要时也要采用化学防治。即:百菌清75%可湿性粉500~800倍液喷雾;50%的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效果均很好。
(2)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表面,呈白粉状,环境适宜时粉斑迅速扩人并连成片,边缘为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上面布满粉末状的白霜,严重时叶片枯黄。
黄瓜白粉病的病原为二孢白粉菌,属于囊菌纲白粉菌目。分生孢子大小差异很大。当气温上升到16℃以上时,既有较高的温度,又有一定的湿度,白粉病就会大发生,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均适宜于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除加强温室控制外,可用硫磺粉熏蒸,效果非常明显。但千万不要采用硫磺与锯末混合燃烧的方法,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硫磺燃烧而产生有害气体so2,而应选用正规的恒温硫磺熏蒸器。也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多菌灵50%可湿性粉600~800倍喷叶。
鉴别寄主:青葙:局部红褐坏死斑点,无系统侵染。昆诺藜、墙生藜、千日红:局部坏死斑点,无系统侵染。黄瓜:接种子叶局部坏死斑点,有时出现系统坏死。矮牵牛、克里夫兰烟:局部坏死斑点。枯斑寄主:昆诺藜、矮牵牛、克里夫兰烟。体外稳定性①钝化温度。80~85℃。②稀释终点。10-6~10-7。③体外存活期。20d。血清学检测:病毒强免疫原性。免疫兔制备的抗血清,效价达1/1024。扩散反应形成单一沉淀线。本病毒的典型株系(type.strain)与以下球状病毒的抗血清无反应:麝香石竹斑驳、鸭茅轻型花叶、黄瓜坏死、甜瓜坏死斑、水仙死顶、番茄丛矮和烟草坏死(weber.et.al.,1982)。cucumber.fruit.streak.strain与以下病毒抗血清不反应:菊芋斑驳皱缩、建兰环斑、麝香石竹斑驳、黄瓜坏死、天竺葵曲叶、南方菜豆花叶、黎草花叶、烟草坏死和番茄丛矮(gallitelli.et.al.,1983)。检疫危险性评价:本病的病原黄瓜叶斑病毒,可由黄瓜种子远距离传播,但无介体传毒。对黄瓜为害中等。季良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危险度值6分,为低危有害生物。虽国内尚未发生,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因为害轻微,无须检疫。
要加强栽培管理,多通风,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降低棚内湿度,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最好不超过30℃。另外要选择对路药剂及时进行防治。尽量避免在清晨叶片湿度较大,露水较多的时候进行整枝打杈、果实采摘等农事操作,防止病原菌跟随操作人员或操作工具传播。另外黄瓜需水量较大但又怕渍。在管理上要注意浇水和排水。定植后要浇1-2次水,坐瓜前适当控制水分,结果后增加浇水量,春季露地黄瓜生长正值多雨季节,应加强开沟排水工作。扩展资料种植黄瓜的注意事项:1、为了避免出现高温高湿,浇水的时候可以采用膜下浇水的方式,有效的减低棚内空气的湿度,而且每天根据温度掌握放风的时间。2、放风口需要用防虫网全部遮挡起来,以免害虫和鸟类的进入,有效的降低虫害的危害。黄瓜还是需要安全生产,才能保证质量。
下午好
您说的应该是黄瓜霜霉病吧
及时通风排湿,降低田间湿度最重要哦
霜霉病在发病之前选择保护性杀菌剂:有机铜制剂、百菌清、醚菌酯或嘧菌酯等;霜霉病发病初期,选择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等治疗性杀菌剂。
祝丰产丰收,中秋节快乐!😁
病虫害防治
黄瓜病虫较多。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的有疫病、霜霉病、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黄守瓜、蚜虫、美洲班实蝇等。黄瓜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南方以春季黄瓜发生严重,低洼地和高温多雨潮湿天气最易发病并引起严重流行。感病植株主要茎基部节间再现水渍状病斑,继而环绕茎部湿腐、缢缩,病部以上蔓叶萎蔫,瓜果腐烂,以致整株死亡。
黄瓜灰霉病
霜霉病主要由气流传播,侵染频繁、潜伏期短、游行性强。主要危害叶片,形成黄色或淡褐色多角形病班,叶片背面有紫灰霉层。此病多于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地方发生,对设施栽培黄瓜的后期产量往往千万很大损失。
枯萎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生,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病情开始时萎蔫不显著,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才枯萎死亡。此病发生严重,药剂防治效果差,往往影响后期产量。
炭疽病于高温湿季节为害严重。发病温度为10℃-38℃,以22℃-27℃最适宜,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病残株上在田间越冬。早春设施棚内温度低、温度大,叶面常结有水珠,此时最易流行,露地以5月-6月发病较严重。此外,连作、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植株衰弱易千万发病严重。
白粉病多发生于生长中后期,发病越早损失越大。主要危害叶片,田间温度较大,气温16℃-24℃时极易流行。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病情发生较严重。
对黄瓜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我省春季选用早青二号、三号,夏秋季选用夏青四号、五号等具体抗性的新品种,可减少打药次数,提高产量;二是合理轮作,忌
黄瓜霜霉病。用6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0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0倍5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病害名称】:黄瓜靶斑病,又称褐斑病。
【症状特征】: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褐绿色,略呈圆形,直径6-122mm,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有的斑中部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菌丝或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6个月。此外,病菌还可产生厚垣孢子及菌核,度过不良环境。翌年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新生的孢子,进行再侵染。在生长季节,再侵染多次发生,使病害逐渐蔓延。病菌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病,25-27℃及饱和湿度条件下发病重。温差大有利于发病。东北,本病4-5月见于温室,江苏、北京、山西见于黄瓜生长中后期,河南日光温室春提前栽培中日趋严重。该病引致落叶率低于5%时,病情扩展慢,约2周,而以后1周内发展快,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
【防治措施】:(1)彻底清除病残株,减少初侵染源。(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3)引进或利用抗病品种。(4)搞好棚内温湿度管理,注意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