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在讨论该怎么教小学语文,老老师突然拿出身份压人,指责大家不应该违背官方文件,要严格按照课本指示教。 全场哗然!
教育真的按照教科书进行吗? 林毓聪说:“如果老师觉得这篇课文不符合课程标准,老师跳出课堂框架,按照自己的感觉去教,反而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教的方法不止一种,老师如何突出课程重点很重要。 这不是清楚地表明教育应该灵活应对吗?
正如我所说,很多老师都在为“教科书”和“课标”发愁,担心“没教完教科书”、“没做完课标”。 其实,教科书不仅是教材,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 配合教材教学,一定不符合教育部的精神。 因为教育部总是鼓励教师和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创造性。 关于课标,是将教育理念具体化的事项,并不能完全体现关于科目的本质精神。 课长所说的“提出课堂重点”,是指不局限于文化层面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标记来理解课堂精神,并运用于教学中。
对于成文的指示,我认为我们应该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毕竟是文字化的指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涵盖各级别的。 如果在运行时发现偏差,就必须接收反馈,日后进行修改和修正。
我们编纂师范课程,就是带着这样的观点出发的。 课程编后,作为全国师范讲师依据的一个标准。 但在执行时,讲师可以灵活处理课程,并在课程进行后给予反馈。 当局将建立一个平台,让讲师评估课程并提出修订建议。
如果我们是执行者,就只能培训教书匠;如果我们有志于教育,我们培养的就是真正的教师,具有教育者精神的教师! 要知道,前者会被机器取代,而后者只有人类才能做到。 我们应该尊重人性!
上一篇:大型公开课上中国语文老师棒棒哒
下一篇:是自勉,不是自我开脱